《荊楚文庫·吳祿貞集》:一位辛亥革命先驅(qū)的雪泥鴻爪
發(fā)布時間:2017-04-21 來源: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閱讀次數(shù):

吳祿貞(1880-1911),字綏卿,湖北云夢人。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愛國民主革命者,近代資產(chǎn)階級革命者。1896年考入湖北武備學堂,1898年被選派至日本留學,其間因篤信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論而加入興中會。1901年從日本畢業(yè)回國,任鄂軍學務會辦等職。這一時期他利用職務之便,與黃興、宋教仁等聯(lián)絡(luò),在湖南、湖北積極從事民主革命運動,并介紹劉靜庵等人投入新軍,為辛亥武昌的首義成功奠定了基礎(chǔ)。1904年清廷成立練兵處,吳祿貞奉命入京,任練兵處學軍司訓練科馬隊監(jiān)督。1906年奉命赴陜甘考察新軍,1907年,隨新任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去奉天(今沈陽),任軍事參議等職。
20世紀初葉,日本帝國主義打著所謂解決中、朝界務問題的幌子,向我國東北地區(qū)進行了一場有預謀的侵略活動,挑起所謂的“間島問題”。我國延邊地區(qū)的愛國志士在吳祿貞的領(lǐng)導下,歷時三年,與日方針鋒相對,并最終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陰謀。其間,吳祿貞等人歷時73天,行程2600余里,完成了實地勘測,繪制出了五十分之一的延吉界務專圖,并編輯完成10余萬字的《延吉邊務報告》。這些材料,成為駁斥日方所謂的“間島問題”的重要論據(jù)。
1910年,吳祿貞調(diào)任新軍第六鎮(zhèn)統(tǒng)制。1911年武昌首義后,赴灤州約藍天蔚、張紹曾等舉兵反清,又回到石家莊與山西革命軍聯(lián)絡(luò),組織建立燕晉聯(lián)軍,策劃北方新軍起義。吳祿貞被推舉為燕晉聯(lián)軍大將軍,他巧妙周旋,暗中截留清廷軍火,阻滯清軍南下,與武昌遙相呼應。吳祿貞不僅讓清廷震驚,也讓袁世凱深感不安。1911年11月吳祿貞被人暗殺于石家莊火車站,年僅31歲。
《吳祿貞集》收錄的是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愛國民主革命者吳祿貞的文著、函電、詩文等,反映了這位民主革命先驅(qū)的追求與思索,呼喊和斗爭,展現(xiàn)出那個時代的先覺者尋求救國之道的開拓精神和變革中國社會實踐的英勇氣概。其中,《經(jīng)營蒙古條議》《東四盟蒙古實紀》《延吉邊務報告》等反映吳祿貞治邊思想的著作,不僅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而且對當今處理民族問題、邊疆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文集收錄的函電、詩文反映了吳祿貞的交游和內(nèi)心世界,亦對認識晚清史實頗有借鑒作用。附錄中的吳祿貞大事記和紀念性文章等,有助于我們?nèi)嬲J識吳祿貞。
本書是《荊楚文庫》首批成果之一。作為湖北省文化建設(shè)的重大戰(zhàn)略工程,《荊楚文庫》的編纂出版啟動于2014年4月,旨在系統(tǒng)發(fā)掘、整理、出版荊楚文化典籍,充分展示湖北地域特色,傳承弘揚湖北優(yōu)秀文化。文庫列選書目1300余種計約1600冊,分三編集藏。“文獻編”包括傳世文獻、出土文獻和民間文獻,收錄歷代鄂籍人士、長期寓居湖北人士著述,以及省外人士探究湖北著述。“方志編”收錄歷代省志、府縣志。“研究編”收錄今人研究評述荊楚人物、史地、風物的學術(shù)著作和工具書及圖冊。
http://mp.weixin.qq.com/s/IFrxw_9obw8a_dF6Krs_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