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編說明
發布時間:2016-08-19 來源:荊楚文庫 閱讀次數:
本書目分為文獻編、方志編、研究編三部分。其中,文獻編擬選書目736種,方志編擬選書目396種,研究編擬選書目240種,共計1372種。
方志編擬收錄我省現存舊志396種,其中,方志348種、鄉土志19種、專志29種。另外,列有備覽書目16種。
(一)收錄原則和范圍
1.時間限定:宋代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
2.基本原則:符合方志體例的現存本省方志、鄉土志、專志,在下列所列之17種參考文獻資料中,書名、纂修人、版本、館藏單位均收錄,力爭“一網打盡”。
3.收錄范圍:符合方志體例的所有本省志書,包括殘本、手稿本、抄本、待整理本、盜名盜版本、挖改剜刻版本、對原版補增刻本、存疑待驗本;地域與本省有關聯志書,如湖廣總志、湖廣通志,專志中的太平山志、三峽通志等。
(二)書目包含義項
本書目按我國傳統目錄編制慣例,一般依次含有下列義項:
1.冠在書名前的年號,如[乾隆],通常表示該志纂修時間。
2.書名、卷數、字數(或有附載相關連帶信息)。如湖北通志一百七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527萬字),字數主要源于提要,次總錄。書名、卷數、字數等信息聯在一起,便于區分書名、作者、成書篇幅、投資大小等信息。
3.著作人,即纂修者。一般前冠朝代名,如(清)恩聯等修,(清)王萬芳纂。此義項某書目數據有異,一般有附注。
4.版本。按時間先后依次著錄,尤注重初刻本、手抄本。
5.館藏單位。在總目所提供的信息之外,盡可能添加下列16類數據相關館藏信息,只增不減〔因聯目制作較早,有些單位已撤并,僅錄部分省級、大學館藏單位,善本館藏單位(如臺北故博、美國國會)盡量錄入。若其本有殘缺,則于其簡稱右上角加×〕。本書目后附有《館藏單位簡稱全稱對照表》,以方便查詢。
6.1949年后影印、縮印、鉛印、膠印、點校整理等出版信息。按時間先后排列,信息主要從總錄獲取,個別從出版單位和專家反饋意見中獲取。
(三)鄉土志單列
鄉土志傳統著錄于相關地志之后,現考慮字數不多,難以單獨成冊,又與上志不便歸并成冊,故本書目如同方志書目一樣仍按2013年7月湖北省公布的今行政區劃依序排列,別為一類。大約成書兩冊。
(四)專志分類整理
本書目僅收錄符合方志體例的專志,注重山、水、寺、觀、廟、書院、會館等書目,大致分類整理。
(五)列備覽書目
備覽書目列于相關志目之上或下,多為整理時參照參考之用,如發現內容不同,可隨時增加為新書目。
(六)參考文獻
本書目少量來源于省方志辦、專家提供、編目員尋訪,大量來源于以下書目文獻和參考資料。為敘述方便,在附注中均用簡稱,重要文獻資料按時間后先排列全稱如下:
1.總錄 全稱《現存湖北著作總錄(初稿)》(陽海清、湯旭巖主編) 2014年
2.總目 全稱《中國古籍總目》(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編) 中華書局 2009年
3.提要 全稱《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金恩輝、胡述兆主編) (臺灣)漢美圖書有限公司 1996年4月版
4.稀要 全稱《稀見地方志提要》(陳光貽) 齊魯書社 1987年8月第1版
5.《日本見藏稀見中國地方志書錄》(崔建英編) 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6年9月版
6.辭典 全稱《中國方志大辭典》(本書編委會)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7.中國地方志大詞典(黃葦主編) 黃山書社 1986年11月版
8.聯目 全稱《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中科院北京天文臺主編)中華書局 1985年1月版
9.善目 全稱《“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 1983年版
10.駱兆平 《天一閣藏明代地方志考錄》 1981年版
11.《中國古方志考》(張國淦編著) 中華書局 1962年8月版
12.綜錄 全稱《中國地方志綜錄(增訂本)》(朱士嘉編) 商務印書館 1958年1月版
13.美國國會 全稱《國會圖書館藏中國方志目錄》 1942年版
14.方志稿 全稱《荊楚方志編書目(征求意見稿)》 2014年11月27日
15.《專家對〈方志稿〉、〈送評稿〉意見反饋匯編》
16.在本省的各出版單位已出版或列入出版規劃的方志書目統計截止于2014年6月13日
17.《湖北省方志辦征集全省地方志書目反饋意見摘錄》截止于2015年4月22日